2025年11月15日,由苏州大学苏州医学院基础医学院主办的“第二届基础医学姑苏论坛”在苏州独墅湖世尊酒店会议中心成功召开。本届论坛以“智汇姑苏,创新融合”为主题,聚焦基础医学前沿领域的创新研究与学科交叉,汇聚了近二十位国内顶尖专家学者,吸引了校内数十位教师及研究生共同参与,搭建了一场精准高效的学术交流盛会。

论坛开幕式由基础医学院院长陶金教授主持。苏州大学苏州医学院党委书记王欣,苏州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张正彪出席开幕式并分别致辞。两位领导对远道而来的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强调基础医学是医学研究的“源头活水”,是破解临床难题、守护人类健康的根本支撑。学术的进步源于思想的碰撞,科研的突破成于智慧的共创。论坛作为科创交流的重要平台,旨在打通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的沟通壁垒,鼓励与会师生借此次机会充分交流、碰撞思想,激发更多原创性科研灵感。

本次论坛的学术报告环节围绕三大核心专题展开,内容兼具深度与广度。在 “脑科学与精准医学” 专题中,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熊志奇研究员、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洪佳旭教授、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焦建伟研究员、深圳大学刘宝华教授、南昌大学潘秉兴教授等专家,分别就神经环路活动记录与操控技术、难治性角膜病治疗探索、神经干细胞与脑发育疾病机理等热点议题,分享了最新研究成果与技术突破。
“肿瘤免疫与药物靶点” 专题同样亮点纷呈。东南大学柴人杰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刘冰教授、深圳大学朱卫国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林水宾研究员等学者,聚焦遗传性耳聋基因治疗转化、脑功能多模态影像评估、组蛋白修饰与 DNA 代谢、肿瘤 mRNA 翻译调控等方向,深入解析了相关疾病的分子机制与潜在治疗靶点。
“临床转化与交叉创新” 专题则搭建了基础与临床对话的桥梁。同济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孙瑶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刘剑峰教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刘忠纯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刘强教授、复旦大学王敬文教授、暨南大学尹芝南教授等专家,围绕牙周炎与全身健康关联、GPCR 激活机制、脑衰老与阿尔茨海默病机制等内容,探讨了基础研究向临床应用转化的路径与挑战。

本次论坛还特别设立了 “杰出校友姑苏讲堂” 环节。活动专程邀请在国内外学术界深耕多年、斩获卓越成就的校友荣归母校,以专题报告、深度分享的形式,全方位呈现各自研究领域的前沿动态、核心突破与未来趋势。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王红霞教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郑健研究员、南京医科大学杨硕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苏州系统生物所何苏丹教授等专家,结合自身学术探索历程与行业洞察,带来兼具专业性与启发性的精彩分享,既让在场青年学子直观触摸到学术前沿的脉搏,更以其坚守初心、勇攀高峰的治学精神与人生阅历,为学子们点亮科研道路上的明灯,激励着新一代苏大人传承学术薪火、勇担时代使命。
整场论坛的互动环节贯穿始终,参会师生围绕报告中的技术细节、研究难点与应用前景等积极提问,专家学者逐一耐心解答,形成了 “提问 — 解答 — 延伸探讨” 的良好学术氛围。研讨内容涵盖神经发育与应激反应机制、肿瘤免疫调控新策略、重大疾病分子治疗路径、表观遗传与细胞命运决定等多个前沿方向,充分彰显了基础医学内部及与临床应用交叉融合的巨大潜力。
最后,基础医学院党委书记王建凯为论坛作总结致辞。他高度肯定本次论坛在搭建跨领域学术交流桥梁、促进产学研资源精准对接、激励青年医学人才成长等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效,同时寄语在场师生以本次论坛为契机,深化合作、聚力创新,持续推动基础医学领域的突破与发展。
本次论坛学术底蕴深厚、议题前沿,为校内外学者及师生搭建了高水准学术交流平台。活动有效推动基础医学各分支协同创新,促进基础研究与临床转化深度融合,为苏州大学基础医学学科创新发展及人才培养注入持久动力。

(苏州医学院基础医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