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基础医学院诚聘海内外优秀人才
苏州大学坐落于素有“人间天堂”之称的历史文化名城苏州,是国家“211工程”“2011计划”首批入列高校,是教育部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家航天局共建高校,是江苏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
基础医学院(School of Basic Medical Sciences,Soochow University)源自苏州医学院基础医学系。2008年初,基础医学系和生命科学学院合并组建基础医学与生物科学学院。2023年12月,因学科建设发展需要,成立基础医学院,下设11个学系1个中心。
学院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重大人才工程特聘教授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5人、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2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海外)获得者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2人、江苏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江苏特聘教授5人、江苏省“双创人才”2人、江苏省“双创团队”1个、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7人、江苏省“青蓝工程”培养对象9人、苏州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苏州市优秀教师与优秀教育工作者各1人。
学院拥有基础医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是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基础医学)建设项目依托单位。生物与生物化学、神经生物学与行为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免疫学、微生物学5个学科方向陆续进入ESI全球前1%;基础医学学科在2022年全国第五轮学科评估中保持前列,在省优势学科第三期建设评估中获评“优秀”。
学院拥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老年病与免疫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省重点实验室4个(江苏省干细胞研究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干细胞与生物医用材料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江苏省感染免疫重点实验室、江苏省重大脑疾病创新药物研发及转化重点实验室)。
近五年来,学院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一流本科课程2门;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和面上项目等100余项。年均到账科研经费1800余万元,发表SCI论文60余篇,授权知识产权20余项。
(苏州大学基础医学院官网:https://jcyx.suda.edu.cn)
一、招聘学科方向
2.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系
重点招聘方向:心血管病理生理学;肿瘤病理学
3.免疫学系
重点招聘方向:细胞与分子免疫;肿瘤免疫;自身免疫
4.病原生物学系
重点招聘方向:病原生物的遗传变异与致病机制;病原生物耐药的分子机制与干预策略;生物互作与媒介疾病防控策略
5.法医学系
重点招聘方向:法医脑科学;法医猝死病理学;法医物证学;法医昆虫学
6.生理学与神经生物学系
7.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
重点招聘方向:糖代谢与血糖稳态;细胞信号转导的分子调控;蛋白质化学
8.医学系统生物学系
重点招聘方向:生物医学人工智能;医学生物信息学;重大脑疾病与肿瘤研究
9.医学细胞生物学系
重点招聘方向:干细胞生物学;组织工程;纤毛与纤毛病;淋巴浆细胞肿瘤的发病机制;基因编辑技术开发与表观修饰调控;藻类细胞生物学
10.医学遗传学系
重点招聘方向:医学遗传学;肿瘤分子遗传学;肿瘤生物学
11.医学药理学系
重点招聘方向:分子药理学;神经精神药理学;心血管药理学;肿瘤药理学
二、岗位要求及待遇
基本条件
1.坚持立德树人,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认同学校精神和共同价值观,学风严谨,爱岗敬业,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能够全职来校工作。
2.具有博士研究生学历、学位,毕业于高水平大学(科研院所),第一学历为医学相关专业者优先,具有境外学习(工作)经历和博士后工作经历者优先。
3.身心健康。
(一)高层次人才
岗位职责
主持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开展原创性、前沿性研究,产出高水平学术成果(包括TOP期刊论文、学术专著、发明专利等),推动学科领域突破性发展。把握学科发展方向,组建/参与学术团队,积极参与申报重点实验室、创新团队等科研平台,指导研究生开展创新性研究;承担课程教学任务或前沿讲座,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
诺贝尔奖、菲尔兹奖、图灵奖等全球顶级奖项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发达国家科学院或工程院院士;其他在本学科领域作出创造性成就和重大贡献,在海内外享有崇高学术声望和影响的大师级学者。年龄一般不超过65周岁。
在海外著名高校、研究机构担任相当于副教授及以上职务、具有较高科研水平和较强科技创新能力,或者在国际知名企业担任高级职务的专业技术人才;或在学术前沿领域取得国内外公认的高水平原创性研究成果,已达到国家级领军人才学术水平;或长期从事一线教学工作,教学成果和教育质量突出,在教育领域享有较高声望,已达到国家级教学名师水平。具备带领所在领域保持全国领先地位并冲击国际一流的学术能力。年龄一般不超过55周岁。
3.特聘教授(拔尖人才)岗位要求
在海外著名高校、研究机构担任副教授、助理教授或相当职务者;或在学术前沿领域取得具有重要学术影响力的标志性研究成果,已达到国家级青年人才学术水平;有发展成为国家级领军人才的能力和潜力,具备支撑所在领域保持全国领先地位并冲击国际一流的学术能力。年龄一般不超过45周岁。
4.特聘教授(精英人才)岗位要求
在海外著名高校、研究机构担任助理教授或相当职务者;或在学术前沿领域取得具有较大学术影响力的标志性研究成果,具有较强的学术潜力;有发展成为国家级青年人才的能力和潜力,具备协助所在领域提升国内学术地位和影响力的能力。年龄一般不超过38周岁。
一般应具有海内外高水平大学、研究机构博士后科研经历,学术水平居于本学科领域同年龄段学者前列;在所在学科领域取得重要标志性成果,已具备独立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和水平。年龄一般不超过35周岁。
6.优秀青年学者岗位要求
在本学科领域具有一定影响力,学术研究成果突出,有成为拔尖人才的潜力。一般应具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经历。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博士后科研工作经历可不作要求:①海外著名高校或研究机构毕业的优秀博士;②工程学科中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优秀人才,人文社会学科中应用型或实践型优秀人才;③其他业绩特别突出者。年龄一般不超过32周岁。
高层次人才岗位待遇
岗位 | 薪酬 | 安家补贴 | 启动经费 | 备注 |
东吴讲席教授 | 一事一议 | 一事一议 | 一事一议 | |
特聘教授(领军人才) | 83万元起 | 200-300万元 | ||
特聘教授(拔尖人才) | 57万元起 | 150-200万元 | 150-300万元 | |
特聘教授(精英人才) | 45万元起 | 80-150万元 | 80-180万元 | |
青年特聘教授 | 38万元起 | 50-80万元 | 50-100万元 | |
优秀青年学者(副教授) | 31万元起 | 40万元 | 40-50万元 | |
优秀青年学者(讲师) | 31万元起 | 20万元 | 40-50万元 |
*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
申请条件
具有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主要为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学术成果突出,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一般应在海外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研发机构获得正式教学或者科研职位,且具有连续36个月以上工作经历;在海外取得博士学位且业绩特别突出的,可适当放宽工作年限要求。
具体待遇
依托我校申报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入选者,学校将以特聘教授(拔尖人才)予以支持聘用。
(1)薪酬待遇:首聘期税前基础年薪80万元起,另加绩效奖励(通常2-20万元),上不封顶。特别优秀者一人一议。
(2)安家(个人)补贴:不低于500万元(含国家、地方配套补贴)+两年免费周转公寓+入职差旅补贴。苏州医学院提供叠加支持50万元。
(3)学术启动经费:基金委资助100-300万元,学校按1:1比例配套(其中,实验类理科、工科、医科直接给予300万元配套)。苏州医学院提供叠加支持100万元。此外,可根据工作需要,由学校另行提供大型仪器设备费。
(4)生活保障:解决家属工作和子女入学。
(二)补充性师资
岗位职责
高质量承担相关课程教学任务,教学工作量饱满,课堂教学评价质量优良,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改革,在一流课程建设、精品教材建设和教学团队建设等方面建设成效突出;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取得高水平研究成果。
(2)国内应聘者应具有5年以上高级职称任职经历,长期从事一线教学工作,承担本学科核心课程的教学工作,教学成果和教育质量突出,主持过省部级及以上本科教学质量工程项目,或取得过省部级及以上教学成果奖(排名前3);具有独立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的经历。国外应聘者应具有海外高水平大学或研究机构3年以上工作经历,近年来在本学科领域的重要刊物上发表一定数量的高水平学术论文,取得国内外同行公认的突出成绩。
(3)具有开拓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带动学科方向发展和组织团队开展教学和科学研究。
2. 副教授岗位要求
(1)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
(2)从事一线教学工作,承担本学科核心课程的教学工作,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主持过校级及以上本科教学质量工程项目,或取得过校级及以上的教学成果(排名前2)。
(3)在本学科领域的重要学术期刊发表一定数量的高质量研究论文,具有独立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的经历。
3. 讲师岗位要求
(1)年龄一般不超过35周岁。
(2)有教学经验者,或有参与教育教学改革类项目,发表教学论文,指导学生开展科研训练、学科竞赛等经历者优先。
(3)在本学科领域的重要学术期刊发表一定数量的高质量研究论文。
岗位 | 薪酬 | 安家补贴 | 启动经费 | 备注 |
教授 | 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 | 50-100万元 | 50-100万元 | 另加绩效奖励,上不封顶 |
副教授 | 20-40万元 | 30-40万元 | ||
讲师 | 15-20万元 | 20-30万元 |
三、其他支持措施
(一)地方支持
优先支持申报各类人才项目,入选者根据相关规定享受叠加待遇。
省市级项目 | 资助 | |
江苏省“双创计划” | 双创团队 | 人才经费资助300-800万元 |
双创博士 | 给予生活补贴,资助期两年 | |
江苏特聘教授 (如在海外已取得助理教授及以上职位,可直接通过“举荐制”渠道申报) | 岗位津贴(免税)每年12万元*3年 自然科学类科研经费100万元 (特别优秀的提供200万元) | |
苏州市创新创业领军人才 | 入选者享受科研经费100/200万元以及人才乐居购房贴100万元 (国家级海外引才项目入选者可直接配套50/100万元科研经费,若同时入选则就高资助) | |
苏州市社会化引才奖励 | ||
苏州市乐居工程 | 租房贴800-8000元/月 | |
首次使用公积金住房贷款购买首套住房,贷款额度最高可放宽至贷款限额的2-4倍 | ||
苏州市优秀人才专项奖励 | 每年均可申报,入选者最高累计可补贴120万元 |
备注:地方补贴具体以当年度政策为准。
(二)其他配套服务
1.对全职引进的优秀人才,除提供上述支持措施外,学校还将按省市相关规定缴纳各类社会保险,并提供良好的办公环境和空间,可租住学校教师公寓或给予租房补贴,协助解决子女入学入托。教授、副教授岗位可按照相关政策落实事业编制。申请者如为外籍人士,按照省、市和学校有关规定执行。
2.学校为特聘教授及以上人才提供充足的办公实验室用房,支持组建创新团队,优先支持招聘青年教师、博士后及专职科研人员,其中博士后招收人数不限;研究生招生指标予以政策性倾斜;提供过渡性人才公寓。
四、报名方式
或者扫描以下二维码:
请选择“教学科研类人员招聘入口”并按照系统要求注册、填写个人信息,选择应聘岗位后提交申请。
特别提醒:系统内“申请职位”页面,请选择“基础医学院”;招聘类型选择“长期招聘”或者“急需招聘”后,再选择相应职位。
五、基础医学院联系方式
联系人:胡老师
联系电话:0512-65885620
联系邮箱:huyingying860817@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