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基础医学院热忱邀请全球英才申报2025年度海外优青项目(新增批次)
一、项目简介
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旨在吸引和鼓励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方面已取得较好成绩的海外优秀青年学者(含非华裔外籍人才)回国(来华)工作,自主选择研究方向开展创新性研究,促进青年科学技术人才的快速成长,培养一批有望进入世界科技前沿的优秀学术骨干,为科技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二、申请条件
参考《202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项目指南(新增批次)》。
(一)申请者应具备以下条件: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具有良好的科学道德,自觉践行新时代科学家精神;
2.出生日期在1985年1月1日(含)以后;
3.具有博士学位;
4.研究方向主要为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
5.在取得博士学位后至2025年9月15日前,一般应在海外知名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研发机构获得正式教学或者科研职位,且具有连续36个月以上工作经历;在海外取得博士学位且业绩特别突出的,可适当放宽工作年限要求(不适用于通过中外联合培养方式取得海外博士学位的情况);
6.取得同行专家认可的科研或技术等成果,且具有成为该领域学术带头人或杰出人才的发展潜力;
7.申请人尚未全职回国(来华)工作,或者2024年1月1日以后回国(来华)工作。获资助通知后须辞去海外工作并全职回国(来华)工作不少于3年。
(二)限项要求
执行国家科技人才计划统筹衔接的要求。同层次国家科技人才计划只能承担一项,不能逆层次申请。
对于已申请2025年度上半年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的申请人,因时间结点原因导致不符合当时申请条件、但符合新增批次申请条件的,可申请新增批次项目;其他申请人不得在新增批次重复提交申请。
已申请2025年度其它同层次国家科技人才计划的,不得在新增批次申请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
三、支持条件
苏州大学诚邀海外英才依托我校申报2025年度海外优青,对入选者,学校将提供全方位、多样化的支持条件。
(一)学校支持
学校提供匹配地方经济实力,极具竞争力的薪酬待遇,支持青年人才在苏州安家无忧、干事成业。
1.岗位及待遇
①聘任岗位:特聘教授(拔尖人才),事业编制,博士生导师。
②专业技术职务:直接聘为教授职务。
③薪酬待遇:极具竞争力薪酬待遇+绩效奖励,上不封顶。
④安家(个人)补贴:学校安家补贴+享受各级政府安家(个人)补贴叠加支持+两年免费周转公寓+入职差旅补贴。
⑤科研经费:基金委资助100-300万元,学校按照学科领域提供不低于1:1配套(其中,实验类理科、工科、医科直接按照顶格配套)。此外,可根据工作需要,由学校另行提供大型仪器设备费。
●依托我校苏州医学院申报并入选者,苏州医学院将额外提供安家(个人)补贴及科研经费叠加支持。
2.工作条件
①实验空间:提供不低于150平的办公及实验室用房。
②团队建设:学校全力支持组建创新团队,支持招聘科研助手,其中博士后招收人数不限。
③招生指标:研究生招生指标予以政策性倾斜,项目执行期内学校层面保证每年1个博士生名额及不低于2个硕士生名额。学院层面根据实际名额可另行支持。
3.生活保障
①过渡住房:学校提供全装修的过渡性人才公寓,拎包入住。如不住学校过渡房,学校将发放为期24个月的租房补贴。
②家庭保障:解决家属工作和子女入学;除享受校内幼儿园、苏大实验学校(小学、初中)等优质教育资源外,全市范围协调解决子女优质中小学入学需求。
③医疗服务:学校四所直属附属医院提供优质医疗服务,其中附一院在“中国医院竞争力排行榜”连续十年蝉联全国地级城市医院榜单榜首。
*特别说明:对于进入会评阶段但未入选人员,经学校评估通过后,可聘为我校特聘教授精英人才(教授,博士生导师,事业编制),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
学校薪酬和其他支持条件具体可扫码添加企业微信@苏州大学人才专员,为您提供一对一在线咨询服务。
(二)地方支持
学校优先支持申报各类人才项目,入选者根据相关规定享受叠加待遇。
省市级项目 | 资助 | |
江苏省 “双创计划” | 双创团队 | 300-800万元 |
双创博士 | 2年总共给予19.2万元的创新创业资金 | |
江苏特聘教授 (如在海外已取得助理教授及以上职位,可直接通过“举荐制”渠道申报) | 岗位津贴(免税)每年12万元*3年 自然科学类科研经费100万元 (特别优秀的提供200万元) | |
苏州市创新创业领军人才 | 入选者享受科研经费100/200万元以及人才乐居购房贴100万元(国家级海外引才项目入选者可直接配套50/100万元科研经费,若同时入选则就高资助) | |
苏州市社会化引才奖励 | 根据人才到岗及认定时间,可享受 10万元/20万元/30万元 | |
苏州市优秀人才专项奖励 | 每年均可申报,入选者最高累计可补贴120万元 |
备注:地方支持具体以当年度政策为准
四、申报流程及联系方式
请符合条件且有意向依托苏州大学申报者将个人简历发送至基础医学院联系人电子邮箱(huyingying860817@163.com),并抄送至苏州大学人才工作办公室邮箱(rczp@suda.edu.cn)。个人简历应包含个人基本情况、学习工作经历、主要学术成果、联系方式等,邮件主题格式为:姓名+专业+意向学院+申报海外优青。
申请对象通过学校审核并与学校达成申报意向后,我单位将及时对接联系,签订工作合同或者意向性协议,并提供专业的预评估服务及申报书撰写指导,提高申报精准度和命中率!
1.应聘及意向性协议签订等咨询:
苏州大学人才工作办公室 杨老师
联系电话:+86-512-67503248
联系邮箱:rczp@suda.edu.cn
2.基础医学院招聘联系人
联系人:胡老师
联系电话:+86-512-65885620
联系邮箱:huyingying860817@163.com
五、学校概况
苏州大学坐落于素有“鱼米之乡、人间天堂”之美誉的苏州,拥有125年的悠久历史,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11计划”首批入选高校,是教育部和江苏省政府共建的“双一流”建设高校、国防科技工业局和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是江苏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
学校现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交叉学等十三大学科门类。现有37个学院(部),49个一级学科硕士点,3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3个专业学位博士点,30个博士后流动站;1个国家一流学科,4个国家重点学科,22个江苏高校优势学科,6个“十四五”江苏省重点学科。截至目前,学校化学、材料科学、临床医学、物理学、工程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药理学与毒理学、神经科学与行为学、分子生物与遗传学、免疫学、数学、计算机科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一般社会科学、综合交叉学科、精神病学与心理学、微生物学、植物学与动物学共19个学科进入全球基本科学指标(ESI)前1%,其中,化学、材料科学、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理学、工程学5个学科进入全球基本科学指标(ESI)前1‰。
学校现有1个国家2011协同创新中心(牵头单位),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2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2个国家级国际合作联合研究中心,1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个国家“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4个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24个省部级哲社重点研究基地,36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拥有包括1位诺贝尔奖获得者、9位两院院士在内的各类国家级人才超430人次。
此岸东吴、彼岸宏图!苏州大学热忱诚邀全球英才申报2025年度海外优青项目!
六、基础医学院概况
基础医学院(School of Basic Medical Sciences,Soochow University)源自苏州医学院基础医学系。2008年初,基础医学系和生命科学学院合并组建基础医学与生物科学学院。2023年12月,因学科建设发展需要,成立基础医学院,下设11个学系1个中心。
学院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重大人才工程特聘教授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5人、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2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海外)获得者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2人、江苏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江苏特聘教授5人、江苏省“双创人才”2人、江苏省“双创团队”1个、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7人、江苏省“青蓝工程”培养对象9人、苏州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苏州市优秀教师与优秀教育工作者各1人。
学院拥有基础医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是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基础医学)建设项目依托单位。生物与生物化学、神经生物学与行为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免疫学、微生物学5个学科方向陆续进入ESI全球前1%;基础医学学科在2022年全国第五轮学科评估中保持前列,在省优势学科第三期建设评估中获评“优秀”。
学院拥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老年病与免疫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省重点实验室4个(江苏省干细胞研究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干细胞与生物医用材料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江苏省感染免疫重点实验室、江苏省重大脑疾病创新药物研发及转化重点实验室)。
近五年来,学院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一流本科课程2门;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和面上项目等100余项。年均到账科研经费1800余万元,发表SCI论文60余篇,授权知识产权20余项。
(苏州大学基础医学院官网:https://jcyx.suda.edu.cn)